- 胡永红;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乡村体育教师公共职能。乡村体育教师践行公共职能,具有业务能力、品德水平、政策红利等可行性,可在促进生态宜居、改善乡风文明、推动生活富裕等方面发挥作用。目前,乡村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社会认可不高、专业素养较低、政策支持缺失、居民认同机制和社会参与平台缺少等与践行公共职能的诸多不适之处。应综合采用提升社会认可度、提高专业水平、加强政策支持体系建设、构建认同机制与社会支持体系等手段,为提高乡村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效果奠定基础。
2025年03期 v.46;No.226 73-7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陶然;陆作生;董养社;
在全世界范围内,近视患病率越来越高,了解其影响因素及发生、发展机制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研究聚焦体育活动与近视患病率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系统综述。研究表明,体育活动与近视患病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提出了体育活动通过改善睫状肌的调节功能、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促进视网膜多巴胺的分泌、抑制眼轴过度生长以阻断近视发生的作用机制。区分了“体育活动”“身体活动”和“户外活动”的概念,提出应进一步聚焦在建立运动模态、量化的强度分级以及时空特征的标准化体系上,为体医融合视健康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科学性的理论框架。
2025年03期 v.46;No.226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莫毅;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关乎个人成长乃至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呈现下降趋势,应当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基于此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及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包括微观(如个人、家庭与学校等)、中观(如社区层面等)和宏观(如政策与文化等)三个层面因素,三个层面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体育参与行为。通过采用提升青少年体育参与认知能力、建立家庭与学校协同干预机制、加强社区与科技融合创新、加强政策支持与文化引导联动等策略,可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育参与。
2025年03期 v.46;No.226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